微短剧+文旅 | 1+1不止等于2
2024年12月26日 / 浏览 141
“看了五分钟,就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刷到了自己的城市,才发现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近来,文旅微短剧的兴起和传播,让不少观众隔着屏幕被“种草”,激情奔赴“诗和远方”。
今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提出2024年要创作播出100部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出圈”,营造跟着微短剧去“打卡”的新风尚。
“官方认证”的加持和助推,让微短剧成为文旅赛道上风头正劲的新选手。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感慨:“从哈尔滨的雪花到上海的繁花,从泉州的簪花到三亚的浪花,祖国四面八方都掀起了旅游高潮,一个处处是风景、人人是游客的繁荣发展新阶段到来了。”
而形成这种繁荣局面的前提是,在人人都有智能手机的时代,以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正在让文旅传播形态和内涵无限发散。
文旅微短剧,一般指的是结合文旅元素的微短剧作品。一方面,它延续了微短剧爆点较多、节奏明快的特点,另一方面,在主题上更加鲜明突出,目的就是要塑造地域形象,带动旅游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了504.4亿元。
热门旅行微短剧有浙江的《别打扰我种田》、甘肃的《全糖少爷》、杭州的《赵小姐的日记》、北京的《大王别慌张》等。
短剧形式,对于文旅来说“药效强,见效快”。
第一,投入轻量级。
相比影视剧,文旅微短剧以较低的制作成本、紧凑的拍摄周期和迅捷的资金流转,颠覆了传统影视制作的高门槛。
第二,内容短平快。
相比于旅游宣传片,文旅微短剧以其短小精悍的体量,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叙事紧凑,高潮迭起,旨在瞬息之间抓住并锁定观众的注意力。
第三,叙事网感强。
文旅微短剧精心打磨叙事的网感,以情节的趣味性、角色的亲近感、语言的年轻化、场景的临场感等要素引人入胜;
第四,传播精准化。
通过精准的广告投放策略和高效的算法推荐机制,不断制作热点,实现了对目标受众的广泛触达和深远影响。
“微短剧+文旅”的创作模式预计将引发前所未有的热潮,并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对于文旅行业而言,微短剧成为了一种能够深入挖掘并展示旅游目的地文化和特色的有效手段,进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对于微短剧的创作人员来说,文旅题材不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还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这无疑是一个孕育着无限可能的新机遇。
这种跨行业的合作与创新,有望为文旅市场和微短剧创作领域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与繁荣。